橡胶工业

资本市场持续加力 全方位服务新质生产力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报记者 吴晓璐

  去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以下简称“科技十六条”),从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举措。

  一年来,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本市场持续加力,《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条”)、《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支持举措陆续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不断完善。

  在市场人士看来,资本市场在制度包容性、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链条完整性上不断实现突破,服务新质生产力基础不断夯实。下一步,要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优化投融资制度机制,全方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源头来看,要建立健全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以确保资源能够有效配置到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中。同时,要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融资平台。此外,要引导资金特别是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

  对“硬科技”企业包容度提升

  资本市场与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年来,资本市场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引导资源向科技型企业聚集,并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源头活水。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4月18日,过去一年中,有99家公司登陆A股,合计募资609.71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分别新增15家、43家和17家,上市募资额分别为120.40亿元、251.22亿元、43.14亿元。综合来看,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合计新增75家,占比75.76%,合计募资414.76亿元,占比68.03%。

  从行业来看,上述99家新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较多,分别有25家、22家和15家,募资金额分别为171.27亿元、124.54亿元、91.19亿元。

  截至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家数占比超过一半。

资本市场持续加力 全方位服务新质生产力

  从再融资来看,一年来,171家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为2867.48亿元(定增募资2411.93亿元,可转债募资437.65亿元,优先股募资17.9亿元),其中,公用事业、非银金融、基础化工行业募资规模较高,分别为461.61亿元、414.92亿元、324亿元。

  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吴清答记者问时表示,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3月28日,上交所受理了未盈利企业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昂瑞微)的科创板IPO申请,引起市场关注。

  市场人士认为,这说明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制度包容性持续提升。深圳大象投资控股集团总裁周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盈利企业IPO获受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的科技型企业的容忍度提升,表明监管层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的决心。

  杨超表示,这表明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更加注重其长期发展潜力,为更多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机会,同时有助于引导更多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市场人士看来,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首先要健全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才能更好地支持“硬科技”企业。杨超表示,进一步健全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要注重企业的研发投入、人才配置、专利技术等指标,以准确衡量企业的科技属性;考虑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判断其关键技术优势与长期发展前景,建立完善动态评估机制;还要加强信息披露要求,企业要准确披露研发进展、风险因素等信息。

  周力认为,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时,应考虑核心专利数量、研发投入占比、国产替代能力、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性等;评估企业所处行业前景、客户资源及商业模式可行性;建立企业成长性跟踪机制,定期评估技术进展与市场适配性,防止“伪科技”企业套利。

  科创企业并购积极性增强

  并购重组是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产业链布局、增强硬科技属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重要渠道。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4月18日,一年来,A股公司发布168单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长66.34%。

  尤其是去年9月份“并购六条”出台后,A股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半导体等“硬科技”行业领域并购重组活动显著增多。另外,科技型企业借道并购重组登陆A股、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等典型案例也不断落地。

  吴清还表示,抓紧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在估值定价、审核流程、支付工具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堵点,大力推进企业并购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发展,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并购案例特别是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落地。

  周力认为,进一步支持科创企业并购,激发其并购活力,需完善以下配套机制: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并购估值包容性,探索基于未来收益或知识产权的估值方法;扩大小额快速审核机制适用范围,缩短审批周期,提升效率;对突破关键技术的并购设立“绿色通道”,加快审核进度;鼓励科创板、创业板企业并购上下游技术型标的,支持通过吸收合并实现资源整合;完善并购后业绩承诺监管,防范商誉减值风险。

  杨超认为,还需要引导中介机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并购重组中的桥梁作用,促成更高质量的并购重组。

  科创债迅速扩容

  除了上市和并购重组外,资本市场还从私募创投、区域性股权市场、债券等方面协同发力,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方面,鼓励支持私募和创投基金管理人坚守长期主义,完善私募和创投基金监管制度规则,围绕优化退出“反向挂钩”政策、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和并购基金发展等,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逐步构建引导私募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市场生态。

  另一方面,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截至目前,全国3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中,已经有26家“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备案,吸纳约万家专精特新企业。

  此外,科技创新公司债(以下简称“科创债”)自推出以来迅速扩容,成为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主力军”。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近一年来,交易所发行科创债570只,环比增长46.91%,合计募资6238.28亿元,环比增长43.93%。

  推动科创债高质量发展,是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精准支持的重要方式。周力认为,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要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债提供担保,降低融资成本;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品种,拓宽融资场景;将优质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吸引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配置;推动险资、年金投资早期科创基金的比例提升。

关键词: